我再问他您从哪里来?如何才能得到这部经典?客人说我从蕲州黄梅
我再问他:您从哪里来?如何才能得到这部经典?
客人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那是五祖弘忍大师住持教化的道场,门下弟子达一千多人。我就去东禅寺拜五祖弘忍为师,听闻领授了这部佛经。弘忍大师常常劝诫僧信众,指示只要依《金刚经》所讲的去修行,自然就能够见到自己清净的本性,当下就能了悟成佛。
赏析与点评
从初祖达摩(一作“达磨”)到二祖慧可、三祖僧璨,以《楞伽经》为禅宗印心的依据;四祖道信以《文殊般若经》为印心的依据;五祖弘忍(六○一至六七四)以《金刚经》为印心之经典,创东山法门,普劝僧俗读诵此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惠能在卖柴时偶然听到人诵读《金刚经》,心有所悟,成就他求道的因缘,暗示了南宗禅法与般若系《金刚经》的渊源。
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我听了客人的这番话,也想去参拜五祖。由于过去结下的善缘,一位客人给我十两银子,嘱咐我用来安顿老母,充当其衣食生活之所需。然后,他就叫我安心去黄梅县东禅寺,参拜五祖大师。
赏析与点评
《孝经》把世间孝道分为三个层面: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惠能自幼砍柴挣钱,赡养老母;远行求道前又想方设法安顿好母亲,使她衣食无忧。这完全符合儒家孝道的第一个层面,“始于事亲”。惠能听闻《金刚经》,毅然远行求法,又符合儒家孝道的第三个层面,“终于立身”。惠能经过十八年的求道磨炼,出来弘法,安抚人心。符合儒家孝道的第二个层面,“中于事君”。惠能的一生,是孝道的写照,佛、儒两家的思想通过孝道,完全兼容并存于《六祖坛经》,显示唐朝时期外来的佛教与儒道等中国固有文化思想的融合,是禅为中国化佛法的特色和表现,也成为《六祖坛经》被国人广泛接受的重要原因。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 琼海公租房管理办法-琼海公租房买卖政策[图]
- 蕊珠宫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周邦彦《汴都赋》“蕊珠、广寒、黄帝[图]
- 桥(jiāo)曹础基认为是桔槔汲水器一头重一头轻运行时高低起[图]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图]
- 和拿两种东西搀在一起 璎珞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又[图]
- 左司马沈尹戌到达息地就退兵在雍澨打败吴军自己也负了伤起初司马[图]
- 吞卵生子的奇闻不止简狄一人《史记·秦本纪》也记秦的先人有个女[图]
-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图]
- 钱德洪、王畿录[图]
- 筥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径阔七寸或用藤作木楦如筥形织之 六出圆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