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不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遣此穷愁心常居安
热不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遣此穷愁,心常居安乐窝中。
不必特意驱除夏天的暑热,只要消除烦躁不安的情绪,就能使身心清凉;也不必去勉强驱赶贫穷,只要能消除对贫穷的忧愁,就能使心境常处在安乐窝中了。
常言道“心静自然凉”,这是佛家所提倡的修行功夫,对此修炼达于炉火纯青境界者,就能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除文中指出只要消除烦躁不安的情绪,就能使身体常处在清凉台上之外,在面临他人的恶意抨击时,这种修行功夫也能化尖如利箭的攻讦恶语为软钉,使其无法伤及自身。
至于贫穷,要看人们用什么立场来界定,这完全是观念问题。例如安贫乐道的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或许在外人看来他是穷困的。但他自己却感到充实而富裕,原因正是其心不为贫穷所累,精神充实,内心才能常保安乐。
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在芦花纷飞之下,以白雪为床、浮云为帐,可以吸收天地间的自然精气,保全一份宁静;用竹叶做酒杯,一边吟啸清风、一边玩赏明月,可以摆脱红尘俗世的繁华喧闹。
作者在此勾勒出一幅神仙般的隐居生活。那种充满雅趣的生活,是忙碌的现代人理想的生活蓝图。人们花费大半辈子的时间和精力打拼,为的就是将来能享清福,很多人常说“将来退休后要远离尘嚣”。其实只要愿意,平常就可以接受大自然的陶冶,来荡涤自己一身的尘气。再者,也可以用“心”去贴近大自然,不一定非得拘泥于形式。
换言之,如果心灵保有一份宁静,即使置身在纷扰的尘世,也能心旷神怡。陶渊明在《饮酒诗》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叙述最能呈现这种雅趣。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
只要心中没有烦恼,所到之处就都是青山绿水的祥和景致;而只要本性中保有化育万物的爱心,则举目所见无不是鱼跳鸟飞的悠然景观。
升往天堂或堕入地狱,全系乎一心。当人思虑澄明,心中没有烦恼,不为欲念所惑的时候,便升往天堂。反之,为物欲所惑而心生烦恼之际,便堕入地狱。天堂或地狱只不过在人的一念之间,痛苦与快乐只在乎人心,欲望是将人拉入地狱的恶魔。
由此来看,人如果不想被烦恼所困扰,就必先去除欲望。如何才能办到呢?凡事知足随缘、不强求,不受外物的束缚与牵绊,就可以令人免于烦恼、消除烦躁,并使人获得真正的人生乐趣。
人心有个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 琼海公租房管理办法-琼海公租房买卖政策[图]
- 蕊珠宫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周邦彦《汴都赋》“蕊珠、广寒、黄帝[图]
- 桥(jiāo)曹础基认为是桔槔汲水器一头重一头轻运行时高低起[图]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图]
- 和拿两种东西搀在一起 璎珞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又[图]
- 左司马沈尹戌到达息地就退兵在雍澨打败吴军自己也负了伤起初司马[图]
- 吞卵生子的奇闻不止简狄一人《史记·秦本纪》也记秦的先人有个女[图]
-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图]
- 钱德洪、王畿录[图]
- 筥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径阔七寸或用藤作木楦如筥形织之 六出圆眼[图]